“于吾竟何有”的出处是哪里
“于吾竟何有”这句话出自唐代司空图的《效陈拾遗子昂》,乍一听,有点像现代人的自嘲:“我到底有啥?”司空图用这句话表达了对名利宠禄的超脱,仿佛在说:“这些东西对我来说,真的没那么重要。”你看,古代人也有“佛系”心态啊!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司空图会有这种心态?可能是因为他看透了官场的虚伪与风险。比如,他晚年被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却装老装病拒绝,宁可隐居山林。是不是有点像现代人逃离996的职场,追求内心平静?所以,当他说“于吾竟何有”时,或许是在提醒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自在与满足。
那么,我们普通人该从中学到什么?也许是把注意力从“别人怎么看我”转移到“我想要什么”上。比如,你是想拼命加班升职,还是想多陪陪家人?是想追逐社交媒体的点赞,还是想安静地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司空图的诗句,或许正是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真正“有”的东西。
“于吾竟何有”出自唐代司空图的《效陈拾遗子昂》。
“于吾竟何有”全诗
《效陈拾遗子昂》
唐代 司空图
丑妇竞簪花,花多映愈丑。
邻女恃其姿,掇之不盈手。
量已苟自私,招损乃谁咎。
宠禄既非安,于吾竟何有。
作者简介(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