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成品报废会计分录怎么做
产成品报废的会计分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报废前未查明原因 :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库存商品```
2. 报废原因查明,属于正常报废 :
```借:管理费用——产品损失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 报废原因查明,属于非正常损失 (如自然灾害等):
```借:营业外支出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4. 报废原因查明,属于管理不善等原因 :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 报废原因查明,属于计量收发差错 :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库存商品```
6. 报废原因查明,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 :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7. 报废原因查明,属于人为原因造成,需要追究责任人责任 :
```借:其他应收款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8. 报废原因查明,残料入库或出售 :
```借:原材料(残料入库)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公司或责任人的赔偿)管理费用(扣除残料及赔偿后的净损失,属经营损失的部分)营业外支出(属于非常损失的净损失,如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9. 直接出售报废的存货残料取得收入 :
```借:银行存款等贷: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其他业务成本贷:待处理财产损溢(报废存货残料的价值)```
请注意,上述会计分录仅供参考,具体会计处理可能因企业会计政策和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税法规定而有所不同。在实际操作中,应以最新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为准。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产成品报废会计分录的具体示例有哪些?
如何判断产成品报废的原因?
产成品报废的税收政策是什么?